莱城区:南部山区的“三维设计”
发布日期:2018-07-09 来源: 莱芜日报 字体:[ ]

庆祝建党97周年之际,山东小三线纪念馆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员,他们观看文物资料,聆听红色故事,触摸岁月痕迹,思想受到了洗礼,精神受到了鼓舞,进一步强化了担当意识。据悉,“七一”前一周,纪念馆接待91个企事业单位4000多名学员,累计接待学员5万人次。像纪念馆一样,莱城区南部山区沉睡的旅游资源正声名鹊起。

一步一景一韵味,叫响“江北张家界”的绿色品牌

为进一步加快南部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力度,6月19日莱城区挂牌成立了南部山区旅游开发指挥部,加快整合山、水、林、茶、文化、宗教等区域旅游资源,全域规划、集中开发“四大板块”“五个龙头”“23项重点”,打造一步一景一韵味,全力叫响“齐鲁古长城·云台莲花境”“江北张家界”的旅游品牌。

深度挖掘南部山区资源。区位优势方面,南部旅游区北依主城,西接泰山,东临淄博,南望曲阜。道路体系完善,青兰高速、泰莱高速、205国道穿境而过,与济莱城际高铁高新区车站约15分钟路程,新建旅游大道横贯东西。生态环境方面,南部山区是莱芜林地、草地的集中区,森林覆盖率保持在39%以上,是莱芜南部难得的天然氧吧;境内山体众多,莲花山、云台山、笔架山等山脉相连,独具特色;水资源丰富,河流水域众多,莱芜母亲河——— 大汶河由东西横跨北部,莲花河、新甫河等支流贯穿南北,鹁鸽楼水库、野店水库、沟里水库等星罗棋布。目前,旅游区内有国家3A景区一家、2A景区两家。文化资源方面,有鲁长城遗址、汉武帝行宫遗址、夹谷会盟、黄巢落马、安期生传说等人文景观;旅游资源丰富,“汶水西流”“宫山夕照”“苍峡雷鸣”“仙人遗迹”“二洞云连”等传统莱芜八大自然景观独占五处;红色文化厚重,山东省工委旧址、第一届莱芜县委旧址、备战备荒三线旧址等红色景观初具规模。

三山两水一规划,高举“生态优先”的永恒主题

规划引领。在完成《莱城区南部山区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》编制的基础上,提请市规划部门、市规划委员会进行审核批复,保障《总体规划》的权威性和指导性。严控新上项目规划,做到不规划不施工,年内重点完成山楂之恋田园综合体、皇龙冠—赵家峪景区、709文化产业园、山东省工委旧址等重点项目的详细规划。明确生态红线。协调规划、环保、国土等部门确定南部山区土地利用现状及生态红线,实现“多图合一”,进一步明晰南部旅游开发的战略范围和推进路线图,不触红线有序开发。

生态优先。建设特色旅游路。依托旅游大道建设13公里的彩色慢道、停车场、景观植物、服务设施等配套项目,将旅游大道打造成集公路通道、旅游服务、产业带动于一体的景观大道。建设四条支路。投资2200万元建设尚家庄—孙家庄、坡雁线、张家庄—刘家林、吕家楼—新张庄4条总长19.9公里旅游支路,实现南部旅游区景观间的串珠成链、串景成线。治理生态。深入落实“绿满嬴牟·美丽莱城”活动,按照“目及皆绿”标准,加大荒山造林绿化,年内完成域内绿化面积4495亩;实施村庄绿化工程,加快绿化示范村创建活动,年内建成绿化示范村15个;加快水系治理,治理沟里水库、野店水库、鹁鸽楼水库和新甫河、莲花河,构建保护开发相协调的水生态治理体系。环境治理,结合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、村庄连片整治、偏远山区扶贫开发,加快村庄环境综合整治,重点在拆违、清堆、植绿、做靓上下功夫,努力打造一批美丽乡村。加大山石山沙盗采盗挖整治力度,保护好山石资源。同时,加大旅游道路沿线的拆违清建力度,拆除旧违严禁新违。

有点有面有特色,建设“错落有致”的精品项目

招引特色项目。聘请专业设计人员,立足南部旅游开发实际,突出资源禀赋特点,认真编制南部旅游开发招商手册,开展精准招商活动。重点瞄准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资本密集区,选择一批精品旅游项目,积极向国内外知名旅游开发企业推介,吸引优质资本参与开发。选取一线大城市,年内举办2次招商推介会,力争落户1至2个大项目。同时,积极推进与盈科旅游、东方园林等单位的合作。

发展乡村旅游。按照典型引路、以点带面的思路,加快发展以观光、游玩、民俗为主的农家游。建设五福茶园茶旅小镇、万邦田园综合体和祥沟村度假景区建设,力争年内形成一批宜居宜游的田园综合体。做强节会经济。提升祥沟菊花节、万步有约等活动的档次和规模,探索举办五福品茶节、庞家庄山楂节,通过大力发展节会经济,进一步提升南部旅游的人气指数。做优文化旅游。深入挖掘鲁长城、燕子石发源地等传统文化资源,整合域内古井名木、道观禅院等资源,传承历史文化,讲好莱城故事。加强革命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,推动红色文化遗存和革命遗址挂牌立碑工作,打造提升山东省工委旧址、17号遗址等项目,培育壮大“文化+旅游”“文化+创意”等新业态。深挖红色资源,建设709文化产业园、皇龙冠—赵家峪景区、创建笔架山3A级景区、山东省工委旧址红色教育主题公园等4个项目。(特约记者 许俊华)


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

分享到:
0
相关信息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